幼兒教師教育筆記:什么是“死亡”
作者:俞淼 來源: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實驗幼兒園 上傳時間:2019-06-26
一位媽媽向我傾訴她的苦惱——
休息日帶孩子去公園賞秋色,孩子看著滿地的落葉,問:“媽媽,樹葉死掉了嗎?”言說間還伴著淚花閃閃。媽媽連忙解釋:“樹葉是枯萎了,但是明年春天還會再長出來的。”“哦,那太好啦!”孩子長舒了一口氣,接著又問:“我們人也是一樣的嗎?”媽媽頓時語塞!
一天早晨,幼兒園動物角里飼養的兔子從籠子中“越獄”,跑到墻根邊的菜地里,偷吃了帶露水的青菜,最后倒地死了。孩子回家后把這件事情說給媽媽聽,緊接著又問:“媽媽,兔子死了去哪里了呢?”媽媽安慰孩子道:“哦,寶貝,小兔子去天堂了。”孩子立馬喊起來:“媽媽,天堂是什么地方?我也要去天堂,我要去那兒見小兔子。”聽了孩子天真的話語,媽媽是又氣又惱又不知如何應答。
哎,該怎么向孩子解釋死亡這件事兒呢?
孩子的言行中藏著美好的情感
能對飄落的樹葉如此憐惜,對逝去的兔子如此關注,我們該欣慰,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純真美好,孩子的心里藏著真、善、美的情感。孩子有顆善良的心,對于身邊的動物和植物,都帶著人性化的視角來看待,樹葉的枯萎、兔子的死亡,都會牽動孩子的心,孩子的情感就在對身邊事物喜怒哀樂的感受中被豐盈。
對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死亡事件,孩子基本是懵懂的,他們似懂非懂地知道有人離別了,但內心并不能真正理解永久離別的悲傷,也會有孩子接受不了離別的現實與痛苦。對于生老病死這些人生路途上回避不了的情況,孩子很需要在面對中學習與成長。
如何應對呢?
走進自然,感性認識。帶孩子多走進大自然,到公園、農莊、動物園等地方多感受、多觀察:感受自然界的四季景物,感受花草樹木的變化輪回,觀察動物的生老病死……讓孩子在視野拓展中感受生命的鮮活與脆弱。
家庭飼養,體驗教育。有條件的話,可以在家里開辟一個飼養角,飼養孩子喜歡的小動物,如金魚、小兔、烏龜等,讓孩子在日常照顧中展開觀察、管理與簡單記錄,真切體驗生命個體的變化與成長。這樣做既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,亦可捕捉生死話題,增進孩子對生命的感受力。
借助繪本,溫暖解讀。解說生和死這個人生課題,似乎有些沉重,有些無從下手,好在——還有繪本!比如《天堂的問候》《怪物爸爸》《活了100萬次的貓》《獾的禮物》等,都談到了如何看待生命、面對死亡等話題,家長可以找來和孩子一起讀一讀、聊一聊。在親子閱讀中,幫助孩子對生老病死建立客觀認識,亦對永久離別做好心理鋪墊。借助繪本,給予孩子溫暖、適宜的解答,會讓死亡的話題不再難以啟齒。
文章選自《學前教育》家教版2019年第5期
上一篇: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:吃大蝦
下一篇: 已經是最后一篇
最新文章:
熱門推薦:
已回答相關問題:
-
誰知道園長證是怎么辦的,是需要考試,還是通過培訓就...
格物 閱讀人氣:790
-
一個新手對幼兒教育的感受
2016年我走上了幼兒教育行...
江雪 閱讀人氣:1258
-
你會不會偶爾把你的男朋友當成幼兒園的小孩兒,寵著他...
胖圈圈 閱讀人氣:75
-
作為教師應不應該畫淡妝上班?你們幼兒園要求了嗎?為...
蠱蠱 閱讀人氣:43
-
小班幼兒新鮮感維持不久是什么原因?家長提問該如何回...
LaJJuio 閱讀人氣:36